作为甲方和乙方都工作过的IT从业者,用亲身经历从甲方视角也来凑个热闹聊聊企业数字化为什么这么难。我觉得主要三点:
1. 甲方眼里,需求变更不可避免。企业数字化不管用于管理变革还是用于服务变革,本质上都是跟该业务上下游单位博弈的过程,业务需求是个动态的过程;而业务需求对于乙方来是源头,上游需求变化造成下游的设计、开发的不确定最大因素。特别是在一些非标的应用场景上更加明显,何况这个业务数字化是否能够顺利落地业务心理是可能没底的。就拿简单的开发收集数据的系统这个需求而言,业务单位在不同阶段,不同话语权收集到的数据频率、字段和颗粒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会通常要求业务先线下跑通业务后再建业务系统,但哪怕业务跑起来后,数字化建设周期仍比不过业务迭代的速度,而且线下业务存在大量特批情况再IT人眼里都要变成符合逻辑的规则,一句话,系统再灵活比不过Excel,Excel能做的事情系统真的不一定能短时间做出来。
2. 乙方项目的出发点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数字化系统除了界面可见外,大量的工作都是水面下看不见,甲方是很难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去评估,不合理的设计造成业务系统在后期业务不断升级迭代与周边系统对接层面出现了瓶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企业官网banner的图片和文字是后台配置的还是前台代码写死的,还是用资源文件定义的,甲方的同学是讲不清楚的,而各种实现方式的成本差异是巨大的。如此简单的case都无法定义,那那些业务逻辑复杂的需求细枝末节多的无法评估了。
3. 软件开发成本太高,给企业数字化容错空间很小。互联网过热时代溢价了数字化的建设成本,传统企业无法像互联网也用估值去分摊建设成本。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所有的投入要公司主营的毛利去承担的,要么就是降本增效做人工的平替,试问有多少系统真的能做到了上线系统后减人吗?要么就是在数字化做行业生态布局新业务拓展,涉及行业价值链内的利益博弈,高溢价意味着甲方转身的空间幅度很小,容错性低,结果就是,生态数字化讲故事做虚容易,成功者寥寥
平时开会就最反感那些只抛问题不抛解决方案的,今天我也当一回。后面,再慢慢提出应对方案,但是我觉得这个没有解决方案,只能应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